|
中意合作文物?;ば薷磁嘌迪钅?!--TitleEnd-->
|
2011-03-21 |
我国于1985年加入了《?;な澜缥幕妥匀灰挪肌?,公约中第5 条规定,缔约国有责任 “促进建立或发展有关?;?、保存和展出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国家或地区培训中心,并鼓励这方面的科学研究”。中意合作文物?;ば薷磁嘌迪钅康哪勘晔橇⒆阌谇蛐宰ㄒ蹬嘌祷沟慕ⅲ俳ㄒ等嗽迸嘌导凹际跬乒愕耐缁峁沟男纬?,并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,借鉴国际文物保护修复方法和经验并应用于我国的文化遗产?;な导?。 2002年2月中意两国政府在北京签署了《支持和加强中国文物研究所修复培训中心》的项目谅解备忘议定书,正式启动“支持北京中国文物研究所中国文物?;ば薷磁嘌怠毕钅?。项目通过招标选定意大利非洲和东方研究院担任意方执行机构,中国文物研究所为中方项目执行单位。该项目是迄今为止,我国文化遗产?;ち煊蚩沟纳婕白ㄒ盗煊蚪瞎?,培训人员最多、覆盖地域最广、时间跨度最长的文物保护修复培训国际合作项目。通过7年两期的实施,项目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: 1)在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建立了一个符合专业标准的文物?;ば薷磁嘌抵行?。具备在陶瓷、金属、石质、纺织品、纸张、壁画、材料试验等7个专业修复实验室,针对无机质和有机质文物等多个材质方向提供专业技术培训。中心成立以来已为来自全国各级博物馆、考古所、文物?;ぶ行牡?30余名专业技术人员提供了培训。
.jpg) 2)连续开展的两期中意合作项目,为全国31个省、市、自治区、直辖市的140位文物?;ば薷醋ㄒ导际跞嗽碧峁┝死砺塾胧导嘟岷系南低撑嘌?。培训班以不同文物材质类型,开展了金属陶瓷器、石质、建筑表面材料?;?、考古发掘现场(以上为一期项目培训)。纸质文物、传世与考古发掘纺织品、壁画、历史遗址规划(以上为二期项目培训方向)等专题培训。 培训按照史学与制作技术课程、艺术史课程、材料学基础课程、现代检测分析技术、?;ば薷醇际酢⒉僮魇导茸橹?。 3)完成了一批文物,包括世界遗产在内的保护修复实践。如:洛阳龙门石窟521号、522号洞窟,山陕会馆戏楼、山门、照壁?;ば薷?,隋唐洛阳城南市遗址现场发掘文物的?;ば薷?,120余件传世、考古出土纺织品及纸质文物的?;ば薷矗颖蓖逭谋诨钩鐾恋?0平米壁画?;ば薷匆约俺械卤苁钌阶巴獍嗣淼厍;す婊拔奈锓缦胀嫉?;
.jpg) 4)完成了一百余篇涉及文物保护修复理念、技术、方法、材料、传统技术与现代科技结合等不同方向的毕业论文;在专业领域翻译和出版了一批国内外著作和论文集。包括翻译了Cesare Brandi《文物修复理论》中文版并出版,编辑出版了《中意合作文物保护修复论文集》(四卷本),《天衣有缝-纺织品?;ば薷绰畚募罚段幕挪;ぴ谥泄?,《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庙宇文物保护总体规划的初步研究》等。
.jpg) 5)与意大利中央修复研究所、非洲和东方研究院等知名科研院所、高校形成了紧密的教学合作关系;在开展培训的同时,注重成熟技术的引入,将新技术应用与培训相结合,举办了“激光技术在文物保护修复中的应用”、“ 科学与修复,物理-化学应用于文物保护和修复”等专项技术培训班,起到了良好的实践效果。
.jpg) 供稿人:张可、高雅 核稿人:柴晓明
|
|
|
|
|
|